美國對越關稅新政下:外貿人,你準備好接招了嗎?
當特朗普在 Truth Social 敲下鍵盤宣布美越關稅協(xié)議時,外貿圈的神經再次被繃緊 —— 美國對越南產品關稅降至 20%,但轉運貨物猛增至 40%。這把 "雙向刀刃" 砍出的不僅是關稅數字的變動,更是全球供應鏈版圖的又一次地震。
避稅通道變 "高危區(qū)",東南亞轉口貿易還能走多遠?
過去五年,越南憑借 "中國 + 1" 戰(zhàn)略成為外貿企業(yè)的 "避稅天堂"。數據顯示,2024 年中國經越南轉口至美國的貨物總值超 870 億美元,服裝、電子配件等品類占比高達 62%。某深圳貨代透露:"一雙中國產運動鞋經越南換標后出口,關稅成本能降低 35%。" 但新政下,40% 的轉運稅率讓這條路徑瞬間從 "綠色通道" 變?yōu)?"雷區(qū)"。有企業(yè)測算,若繼續(xù)采用傳統(tǒng)轉口模式,單柜成本將激增 12-15 萬元,這對毛利率不足 8% 的中小外貿商意味著什么?
更棘手的是 "成分溯源" 難題。協(xié)議要求按外國產品成分比例征收分級關稅,這讓越南本土制造業(yè)的真實產能暴露無遺。胡志明市某紡織廠負責人坦言:"我們 30% 的面料仍來自中國,一旦成分檢測從嚴,關稅優(yōu)惠可能蕩然無存。" 當轉口貿易的 "擦邊球" 空間被壓縮,外貿企業(yè)是該死守越南供應鏈,還是另尋東南亞替代國?柬埔寨、孟加拉的產能能否承接轉移需求?
零關稅誘惑背后:美國商品正在 "反向入侵" 越南市場
協(xié)議的另一頭,是美國對越南市場的 "零關稅準入"。這把 "糖衣炮彈" 讓越南本土企業(yè)慌了神 —— 美國大豆、玉米等農產品已開始搶占越南市場份額,某越南農業(yè)協(xié)會數據顯示,2025 年上半年美國大米進口量同比激增 210%。更讓外貿人警惕的是,當美國商品以零關稅涌入越南,中國對越出口的家電、機械產品是否會被擠壓?2024 年中國對越出口額中,機電產品占比達 48%,這些原本享受越南市場紅利的品類,是否將面臨美國競品的直接絞殺?
供應鏈重構進行時:你的企業(yè)該押注 "本土化" 還是 "多元化"?
新政撕開的不僅是關稅缺口,更是全球產業(yè)布局的深層矛盾。某跨境電商巨頭已緊急啟動 "越南本土化 2.0 計劃",投資 2 億美元在胡志明市建設全產業(yè)鏈園區(qū),試圖將中國成分占比降至 40% 以下。但中小外貿商顯然缺乏這樣的資本實力,東莞某電子配件廠老板陷入兩難:"自建越南工廠需投入 500 萬,萬一政策再變怎么辦?"
此刻的外貿圈,有人在越南街頭尋找新的代工伙伴,有人在研究 RCEP 框架下的關稅對沖方案,更有人把目光投向了墨西哥 —— 這個享受美墨加協(xié)定關稅優(yōu)惠的新興市場。當 "關稅游戲" 愈演愈烈,你的企業(yè)是選擇在規(guī)則縫隙中尋找生存空間,還是徹底重構供應鏈邏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