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阿留申群島附近的冰冷海水中,Morning Midas 號汽車船的殘骸尚未被完全打撈,這場因電動汽車鋰電池起火導致的沉沒事故,已成為壓垮美森輪船的最后一根稻草。2025 年 7 月,這家深耕中美及太平洋島嶼航線的航運巨頭宣布:即日起暫停所有電動汽車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運輸,理由是鋰離子電池的火災風險已超出其可控范圍。這一決定,像一塊投入國際貨代市場的巨石,正激起層層漣漪。
航運物流領域?qū)︿囯姵仫L險的警惕早有伏筆。2022 年 “費利西蒂艾斯號” 沉沒,載有 4000 輛電動汽車,損失約 4 億美元;2023 年 “弗里曼特爾高速公路號” 火災,10 輛電動汽車起火引發(fā)連鎖反應,船舶損毀嚴重。據(jù)國際海事組織統(tǒng)計,2020-2024 年,全球已發(fā)生 28 起與鋰電池相關的海運火災事故,其中涉及電動汽車的占比達 64%。美森輪船雖曾組建專項工作組,配備熱成像監(jiān)控與維京滅火系統(tǒng),但 Morning Midas 號的沉沒讓其意識到:集裝箱運輸模式下,對單輛汽車電池狀態(tài)的監(jiān)控能力遠弱于專業(yè)汽車運輸船 —— 后者可通過車庫式空間單獨管控,而集裝箱的封閉環(huán)境一旦起火,火勢蔓延速度是前者的 3 倍。
這一現(xiàn)實給國際貨代市場帶來的沖擊,正在從具體業(yè)務向深層邏輯滲透。
對貨代而言,首當其沖的是運輸方案的崩塌與重構。美森在中美快船市場占據(jù)約 18% 的份額,尤其在夏威夷、關島等太平洋島嶼航線,其運力占比超 60%。夏威夷 3.7 萬輛注冊電動汽車中,約 70% 通過美森從美國本土運入,如今貨代不得不轉(zhuǎn)向僅剩的 2 家小型船公司,而這些公司的周運力僅為美森的 1/3,導致單箱運費從 1200 美元飆升至 2100 美元。更棘手的是時效斷裂:美森的 “12 天直達” 被替換為 “25 天中轉(zhuǎn)”,關島經(jīng)銷商抱怨,原本三天能到的電動車,現(xiàn)在需要一個月,部分訂單因交付延遲被迫取消,貨代的賠付率已上升 12%。
風險管控成本的陡增,正倒逼貨代重構服務鏈條。以往,貨代對電動汽車運輸?shù)膶徍藘H需確認基本單證,如今卻要增加電池狀態(tài)檢測(每輛車約 50 美元)、集裝箱溫控裝置加裝(每個 400 美元)等環(huán)節(jié)。一家上海貨代公司的操作總監(jiān)透露:“我們接了一票從寧波到洛杉磯的電動車訂單,僅安全審核成本就增加了 3 萬元,相當于利潤的 20% 被吞噬。” 更嚴峻的是合規(guī)風險 —— 美森停運后,國際海事組織可能加速出臺《鋰電池海運專項規(guī)范》,貨代若未及時更新流程,輕則貨物被扣,重則面臨巨額罰款。
市場的分化也在悄然發(fā)生。小型貨代開始主動放棄電動汽車業(yè)務,2025 年二季度,中國內(nèi)地放棄該品類的貨代數(shù)量同比增長 40%;而頭部貨代則在加碼安全投入,中外運空運發(fā)展股份有限公司已與第三方檢測機構合作,推出 “電池預檢測 + 全程溫控” 服務,雖然報價提高 30%,但訂單量反而增長 15%。這種分化背后,是貨代角色的轉(zhuǎn)變:從單純的 “運輸中介” 向 “風險管理者” 遷移,誰能建立更嚴苛的安全體系,誰就能在收縮的市場中搶占份額。
太平洋島嶼的困境更顯尖銳。關島經(jīng)銷商每月需從美國本土進口約 200 輛電動車,美森停售后,僅剩的運輸渠道是空運 —— 單輛運費從海運的 800 美元暴漲至 4500 美元,終端售價被迫提高 25%,7 月訂單量驟降 58%。當?shù)刎洿坏貌挥握f船公司開辟臨時航線,但船舶調(diào)配至少需要 3 個月,這段空窗期里,不少貨代只能選擇 “棄運”,轉(zhuǎn)向更安全的傳統(tǒng)燃油車運輸。
美森的暫停不是終點,而是行業(yè)反思的起點。當電動汽車海運量以每年 45% 的速度增長(國際汽車制造商協(xié)會數(shù)據(jù)),與運輸安全體系的滯后形成尖銳矛盾時,國際貨代市場正在經(jīng)歷一場 “篩選”:那些依賴低價競爭、忽視風險的玩家將被淘汰,而能整合檢測、保險、應急處理等全鏈條服務的貨代,終將在合規(guī)與效率的平衡中找到新的生存空間。畢竟,電動汽車的出海浪潮不會因短期停擺而消退,只是運輸?shù)拿恳粋€環(huán)節(jié),都將被刻上 “安全優(yōu)先” 的印記。
2025-9-18
2025-9-17
2025-9-16
2025-9-15
2025-9-12
2025-9-11
2025-9-10
2025-9-9